2025最值得期待建成的十大地标:故宫北院、腾讯前海总部、香港“世界之眼”、武汉泰康总部展望2025,全国瞩目的十大地标建筑即将登场。城市标志性建筑不只是钢筋水泥的堆砌,更是梦想与创新的结晶。从云端之巅的摩天大楼到“大国重器”的高铁枢纽,都蕴含了未来畅想与科技探索。关注上海、北京、杭州、深圳、香港、武汉、重庆、广州、苏州、青岛等城市的重点项目,您最期待一个呢?
上海大歌剧院由国际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Snøhetta设计,其独特的造型宛如一把缓缓展开的折扇,象征着艺术与文化的汇聚。歌剧院不仅是一个表演艺术的殿堂,还将提供展览、教育、餐饮等多种功能,成为上海文化生活的新中心。
歌剧院的主体建筑如同一把折扇,徐徐展开,将表演者与观众汇聚到同一屋檐下,捕捉舞蹈与的动感Bsports体育。
建筑主体的螺旋阶梯延伸至屋顶,为观众带来独特的城市景观和黄浦江的壮丽景色。目前,上海大歌剧院的幕墙工程已接近尾声,预计将于2025年底正式竣工。
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故宫博物院北院,是故宫博物院“平安故宫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建筑以中国古典建筑的“三段式”构图法为基础,通过现代设计手法重新诠释了皇家宫殿的宏伟与精致。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,主要用于文物展示和保护。
方案从故宫中轴线的– 太和门至三大殿的尺度中提取,完好顺应基地边界,作为整个建筑体量的中枢,将主要展览:基本陈列置于中轴上。并以拾级而上的体验强化中央的仪式性,寓意故宫的“天际线”于上空形成内外都可以感知的金顶华盖。
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,主要用于文物展示和保护。建筑的屋顶和立面设计灵感来源于故宫的金顶华盖,整体造型庄重典雅,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得益彰。
苏州当代美术馆由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BIG设计,占地60,000平方米,由十二个展馆组成,宛如一个现代版的江南村落。设计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园林文化,通过丝带状的屋顶和蜿蜒的长廊,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。
由 BIG, ARTS Group 和 Front Inc. 共同设计,苏州当代美术馆是苏州城市发展金鸡湖开发项目的一部分。项目对传统园林要素“廊”(意为描绘小径的线)进行了重新演绎,也继而运用室外艺术装置界定了园林景观,并形成了多个展馆。美术馆的设计展示了苏州的园林传统,带领游客踏上一场艺术、自然与水的旅程。
展馆的外墙采用波纹状玻璃和不锈钢材质,与周围的园林景观相得益彰。美术馆不仅是一个艺术展示空间,更是一个连接自然与人文的桥梁。项目预计于2025年竣工。
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位于杭州拱墅区大运河畔,由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建筑事务所设计。建筑整体造型宛如一艘“悬浮”的船只,象征着大运河的历史与文化传承。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7.56万平方米,包括博物馆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多功能会议中心等。
远远望去,这座造型独特的博物院形似一条“悬浮”于运河之上的“船”,在层层水波间航行。这条“船”正承担着“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”和“大城北运河文化创意示范区建设”的使命。
建筑的外立面采用琉璃复合板幕墙,呈现出独特的蓝色光泽,仿佛将运河的波光粼粼融入建筑之中。目前,项目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,预计2025年底全面完工。
香港启德体育园由澳大利亚建筑设计事务所POPULOUS设计,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体育娱乐综合体。主体育场拥有5万个座位,立面设计灵感来源于“东方之珠”,通过参数化技术优化,采用了27,000块铝板,呈现出钴蓝至金属紫的色彩变化。
建筑不仅是一个体育赛事的举办地,更将成为香港海滨天际线的新亮点。目前,主场馆外立面已完工,预计2025年正式启用。
腾讯深圳总部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前海大铲湾岛东,由MAD建筑事务所设计。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,包括两座塔楼、三座云楼和一座水滴楼。建筑整体造型流畅,高度从陆地向海洋逐渐降低,形成独特的城市天际线。
MAD负责的腾讯深圳总部项目04地块东区,总用地面积约 7.2万平方米,项目不仅注重科技感,还致力于打造低碳、可持续的绿色建筑,满足绿建三星和无障碍三星标准。目前,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,预计2025年建成。
广州足球公园球场位于番禺区谢村片区,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,总建筑面积约47.5万平方米,座位规模达7.3万个,可扩容至7.5万个。球场设计灵感来源于“瑞玉吉祥·生态玲珑”,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,确保其满足世俱杯和世界杯半决赛的赛事要求。
建成后其座位规模将跻身世界前十,亚洲第二,国内第一,并成为满足世俱杯所有赛事及世界杯半决赛要求的专业足球场。
武汉泰康金融中心由扎哈·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,位于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核心地带,总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。建筑由三座塔楼组成,通过空中连桥连接,形成一个垂直城市综合体。设计灵感来源于跃出水面的江豚,象征着武汉三镇的活力与坚韧。目前,项目已顺利封顶,正在进行精装修,预计2025年底竣工。
在智能建造方面,该项目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智能建造应用——轻量化“空中造楼机”,它是超高层建筑轻量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,整体面积为525平方米,可容纳100多人同时作业。通过使用“空中造楼机”,修建一层楼仅需4.5天的时间。
重庆东站是重庆市铁路枢纽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总建筑面积达122万平方米,站场规模为15台29线。设计灵感来源于重庆的山水文化和黄桷树,建筑造型宛如水波荡漾,与城市景观相融合。项目注重站城融合和交通立体化,将成为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枢纽。目前,项目装饰装修已完成95%以上,预计2025年建成。
设计将“山水千里、黄桷参天”的意境融入建筑之中。六个遒劲有力的树型柱,象征着重庆市树——黄桷树的坚韧与挺拔;而屋顶的曲线则宛如重庆的水波,寓意着该枢纽连接着千里山水,广阔而通达。
项目注重站城融合和交通立体化,将成为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枢纽。目前,项目装饰装修已完成95%以上,预计2025年建成。
青岛国际邮轮港区“世界之眼”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吴志强团队设计,项目整体造型宛如一只眼睛,象征着青岛的海洋文化。建筑采用一体化设计,将结构与幕墙完美结合,呈现出简洁通透的建筑语言。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用,将成为集交通、餐饮、娱乐和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。
“以海为象、以石为形、以眼为心”是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总规划师吴志强院士的核心设计理念,“世界之眼”建筑形体如同一只眼睛,其设计思路返璞归真,以结构元素呈现建筑之美。